当前位置:首页 >
悲伤的论调 看中国电视制造行业因何走向衰亡
2008年10月22日 13:36 紫晔之乡

     如果我们从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出品的那个音画交互的小木匣子开始算电视走过的历程的话,我们可认为电视这种如今居家必备的了和信息接收终端已经悄悄地走过了翻天覆地的80年,而这80年期间,电视的技术更新和产品更迭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最新的高清技术和液晶等离子等等名词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三岁小孩子都能说出来的热门词汇,这样的表面繁荣下是否隐藏着矛盾和冲突?

      很多人都曾悲伤地预言,当我们步入21世纪之后,电视销量将会随着电脑宽带入网率的节节攀升而走向低靡,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视制造行业的逐渐萎缩;特别是在中国,常常看到以“首次引入某某电视生产线”为新闻的国度,电视制造业最终将走向终结。——这样的预言是否是杞人忧天?我看未必。

第一: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我国从第一条电视生产线到如今的等离子电视,引进引进又引进的生产线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产品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到平板电视等离子电视,投产的新闻中无不出现“引进”二字,生产厂家无论是最早的南京上广电、咸阳彩虹管,还是熊猫、金星、牡丹、飞跃,再到如今的创维、长虹、海尔、海信,自主研发的技术里鲜有核心技术。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但是面对国外几大强势电视制造研发企业:索尼、夏普、东芝、三星、LG、三洋、飞利浦、松下,我们的企业不仅从技术引进上丢了银子,也让自己在产品的研发上处于被动。现在电视技术的几大核心技术标准全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果没有自己及的核心技术和属于中国企业自己掌握的国际技术标准,随时都有可能被国外企业捏住脖子,核心技术研发成为中国电视制造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

第二:制造工艺需要更加成熟

      中国的电视产品从外观和实际的使用上目前都无法和日系企业的产品相提并论,不仅目前如此,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赶上并超越。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的话,我对这句话一点都不反感。因为这句话用在中国的产品非常适用。研发的时候是尖端,因为只制作一个;生产的时候是垃圾,因为生产了很多。中国产品工艺上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很多引进的尖端技术在生产中无法达到应该达到的产品水准,细节问题的处理完全无法令大多数人满意。就拿我曾经使用的一个国产24寸彩电来说,一个按钮按下去需要两次反弹才能完成功能,这完全是工艺问题,而不是设计问题。所以在细节上和工艺上的不完全导致中国电视乃至许多行业无法在国际市场甚至本土市场立足。

第三:内容提供商无创新导致消费者兴味索然

       我国目前的电视节目提供商——我们权且称之为“商”——在电视内容的提供商无法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导致电视市场逐渐萎缩。购买电视的作用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莫过于接收最新的新闻和娱乐节目,那么国内的内容供应是一个什么现状呢?在娱乐内容上,无聊乏味和冗长拖沓的电视剧和广告,外加抄袭的欧美港台娱乐综艺;新闻内容上,毫不深入的二流记者和冠冕堂皇的官方新闻充斥了主流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互动性上,创新性缺乏的短信交流和电话沟通,已经毫无透明度可言的抽奖,观众话语权的缺失让能力发表自己观点的观众对电视媒体的一言堂捶胸顿足。这三方面的内容无疑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电视节目时间,剩下的无非是一些科普栏目和制作粗糙毫无意义并且无是无非的少儿动画。相反、互联网上却可以得到关于国外乃至世界各地人们对于事件的看法和各方面的报道。因此更多的成年人和有理智的人士更加倾向于互联网的直接与互动。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理智的得出我们的结论:技术和制造工艺提升成为中国电视制造业发展缓慢并受制于国外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内在因素,国内内容提供商的创新能力缺失和新闻一言堂让大多数年轻人和理智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电视前面走开坐到电脑显示器前,使未来市场人群变小,甚至逐渐消亡。虽然从短期来看,国内家电市场在各大电视生产企业引进了各种高技术电视产品之后显得欣欣向荣,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许就在不远的某一天,中国的家电市场中,就已经看不到国产品牌的身影了。
 

相关产品推荐
热门产品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