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频道精装上线,新视角,新视界!
铁三角
2012标牌展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数字告示 > 综述 > 正文
快速搜索:

面部识别技术引领数字标牌发展新方向

2010年04月14日 10:20   来源:中国数字视听网   作者:karl   字体【

       随着数字标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显示界就出现了一种“面部感应”系统。此种系统软件的问世煞那间掀起了数字标牌行业的青睐,但是数字标牌系统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有针对性的广告有可能导致一个“单向镜子面部识别风险的社会”。

        其理由就是先进的数字告示的新形式网络正在公共和私人空间被广泛部署,从简单的安装在门口的人数计数传感器,到装备有先进面部跟踪功能相机的平板屏幕和终端显示器,面部跟踪技术作为收集有关消费者的行为及其特点等详细信息的功用在数字告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最先进的数字告示网络系统,屏幕会显示搜集停驻在面前的人们的性别、身高、体态以及有可能的私密动作等等不同的信息。而可供搜集的场所可能是超市、银行、地铁、医院、电信运营商、高校、4S店、高尔夫球俱乐部等。

        这一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建立高度针对性广告的行为几乎从来未曾向消费者做过披露,换言之,这只是信息搜集者的单方面的行为。进一步说,在这一举动背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利润或者利益也完全不曾与被搜集对象分享。以上种种问题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同时社会也缺少相关的监督机制,导致收集到的资料被滥用。

面部识别技术引领数字标牌发展新方向

       该报告矛头直指数字告示,一时间百口莫辩,让我们先从涉入其中的数字告示面部跟踪技术谈起。

什么是面部感应技术

        面部感应技术就是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广义的面部跟踪实际包括构建面部跟踪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面部跟踪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面部跟踪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面部跟踪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面部跟踪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

       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这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容易被欺骗。而世界隐私论坛报告中所谓的“单向镜社会”也正是缘于数字告示面部跟踪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它完全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而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采集指纹,或者利用红外线采集虹膜图像,这些特殊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被人察觉,从而更有可能被伪装欺骗。

       一般来说,面部跟踪系统包括图像摄取、人脸定位、图像预处理以及面部跟踪(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系统输入一般是一张或者一系列含有未确定身份的人脸图像,以及人脸数据库中的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图象或者相应的编码,而其输出则是一系列相似度得分,表明待识别的人脸的身份。面部识别系统以面部跟踪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人脸因具有不可复制、采集方便、不需要被拍者的配合而深受欢迎。面部跟踪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面部跟踪出入管理系统、面部跟踪门禁考勤系统、 面部跟踪监控管理、面部跟踪电脑安全防范、面部跟踪照片搜索、面部跟踪来防登记等等。

面部感应技术的现实应用

       公安刑侦破案: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库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系统以抓捕在逃案犯;门禁系统:受安全保护的地区可以通过面部跟踪辨识试图进入者的身份;摄像监视系统:例如在机场、体育场、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例如在机场安装监视系统以防止恐怖分子登机;网络应用:利用面部跟踪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使用信用卡等;相机:新型的数码相机已内建人脸辨识功能以辅助拍摄人物时对焦。

当前面部感应技术所面临的难题

        虽然面部跟踪有很多其他识别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它本身也存在许多困难。面部跟踪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面部跟踪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所有的人脸的结构都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这样的特点对于利用人脸进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

        其二,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另外,面部跟踪还受光照条件(例如白天和夜晚,室内和室外等)、人脸的很多遮盖物(例如帽子、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面部跟踪技术领域,第一类的变化是应该放大而作为区分个体的标准的,而第二类的变化应该消除,因为它们可以代表同一个个体。通常称第一类变化为类间变化(inter-class difference),而称第二类变化为类内变化(intra-class difference)。对于人脸,类内变化往往大于类间变化,从而使在受类内变化干扰的情况下利用类间变化区分个体变得异常困难。

        以上,我们知道,因为面部跟踪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因为数字告示部署的功用问题,其在数字告示系统中的应用并不深入,也不广泛。

         也许“单向镜社会”确实存在了,也许这其中先进的数字告示系统也确实“功不可没”。但笔者认为,世界隐私论坛将“单向镜社会”问题独独归咎于数字告示,未免有些牵强,这一社会问题应该是网络化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其实,等到技术真正成熟的那一天,通过无所不在的数字告示网络,个体的数据被精确掌握,比如可能知道你喜欢吃奶油冰激凌和回锅肉,钟情鲁迅和泰戈尔、看美国大片和韩国言情剧、更倾向中国式家居和缔造法国式浪漫……诸如此类的描绘让人们成为彻底区别于他人的个体,而生活就像有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管家打理一样称心如意。届时,黑人兄弟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某品牌电脑面部跟踪功能只能跟踪识别白人而不满了。(近日,网上流传了一段视频,说的是某品牌的电脑目前的面部跟踪功能只支持白人使用,只能对白色皮肤的人脸进行跟踪识别。对此,使用该品牌电脑的黑人兄弟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开拓,相信数字告示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编辑 小开)

(编辑:Karl)

返回首页      发给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产品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