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产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依然决定扩充在中国上海的产能,从当前30万台的年产能增加到300万台,翻了10倍,新建工厂预计将在本月开工。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达到5800多万台,而等离子电视产量仅为135万台。即使在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产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电视供应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简称松下)依然决定扩充在中国上海的产能,从当前30万台的年产能增加到300万台,翻了10倍,其新建工厂预计在本月开工。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松下)副总经理田孝齐表示,这预示着松下对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有着良好预期。
采用6面取技术
2001年1月松下和广电电子等共同投资建立的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工厂,主要从事等离子屏、等离子电视以及与之相关部件的生产和销售。采用单面取的上海工厂建立已近10年,但期间等离子技术已经从单面取发展到16面取,技术相对落后。
1片等离子屏所切割42英寸面板的数量,就是几面取技术。所谓单面取即是1片等离子屏只能切割1块面板,6面取就是6块,8面取就是8块,16面取则是16块。当然,1片等离子屏也可以切割成其他尺寸的面板,比如1片6面取的等离子屏可以切割成4块50英寸的或者2块58英寸的面板。
上海松下新建工厂将采取6面取的技术,把生产设备从日本尼崎搬移过来。为什么没有选择8面取或者16面取的技术,田孝齐解释说,8面取或者16面取技术并不适合上海工厂的实际情况,8面取设备在日本刚刚用了2年,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另外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需求还没有足够的量,采取8面取技术可能会造成技术过剩。
据田孝齐透露,松下6面取设备在日本已经用了4~5年,因此上海松下从日本购买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低。实际上,上海松下采用6面取技术与松下在日本采用8面取技术的工厂相比还有成本优势。
另外,从面板加工的尺寸而言,等离子屏生产线6面取技术相当于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第7代,但其投资额远比液晶面板生产线小。
产能提高10倍
松下计划在中国上海扩建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初步把其在上海的年产能扩展到300万块(以切割42英寸为单位)。该扩产计划分两个步骤完成,一期年产能为150万块,二期再增加150万块。现在这条生产线的年产能大约为30万块,扩建最终完成后的产能将是现在的10倍。
据田孝齐介绍,松下在日本有3条8面取的生产线,产能达到600万块,16面取的生产线开工1条,产能大概为600万块,再加上6面取300万块的产能,目前松下总产能大约为1500万块,其中上海松下占20%。
为什么扩产?田孝齐解释说,首先是与液晶电视价格不断下降相适应,上海松下也要做大规模不断降低成本;其次是中国市场对等离子电视的需求在增加;最后是满足等离子电视技术本身升级换代的要求。
针对松下在上海的扩产计划,与等离子屏配套的企业也表达了移居上海的意愿。田孝齐说,部分玻璃、浆料企业已经考虑在上海附近建厂了。
其实,松下在上海的扩产,再加上长虹在绵阳、合肥的生产线,这些产能已足以支撑一条等离子玻璃生产线的需求,日本旭硝子、日韩LG化学等正在关注这一动态变化。
3D等离子优势显著
松下积极支持中国等离子电视产业的发展,除了在上海扩建等离子屏生产线之外,还和长虹展开等离子相关业务合作,并积极游说更多中国彩电企业加入等离子电视阵营,共同推进等离子产业发展。
田孝齐认为等离子电视在表现3D影像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等离子电视具备的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性好、视角宽等特点,都使消费者用等离子电视观看3D影像的效果比液晶电视好。
此外,田孝齐表达了液晶面板市场恶性价格竞争是中国彩电企业不愿生产等离子电视的原因之一。“当前,由于竞争激烈,液晶面板供应商成本压力巨大,国内彩电企业欲以液晶面板的价格购买同尺寸的等离子面板。松下宁愿要较少销售数量的合理利润,也不要大销售量的亏损,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显然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国内彩电企业有液晶和等离子共同发展的愿望,松下希望等离子这一优秀的产品,能为各厂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田孝齐说。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