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2010年是3D电视的发展元年,随着3D热潮的袭来,3D电视成为了厂商眼中的“摇钱树”。然而,在经历了2010年3D电视的“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之后,厂商们又把目标放在了今年,其大肆的宣传和炒作,使不少人相信,今年,将是3D电视的发展之年。
事与愿违
可惜事实总是与理想背道而驰,无论3D电视的技术有多么大的突破与改善,3D电视的销售量却始终不见好转。在奥维咨询(AVC)的市场报告中,其最近发布的彩电零售周度推总显示,2011年春节彩电零售319万台,其中LED液晶电视占了半壁市场,销售渗透率达到48%;而3D电视的零售量份额只有2.2%。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3D电视的主战场——北美市场上。据全球知名的市场调查机构Nielsen(尼尔森)提供的调查研究显示,北美地区(美国及加拿大)的很多用户不仅没有购买目前最为火爆的3D电视,而且更为雷人的是,他们居然抵制这项产品!这一点令我们有些吃惊。
3D电视的推广存在诸多瓶颈
目前来看,虽然全球的3D影视剧在持续增加,但数量毕竟有限,如果只靠这些电影,3D电视只能算是私人豪华影院。事实上,3D电影现在还不能满足美国电影市场对3D内容的需求数量,更谈不上满足更为广阔的家庭电视的欣赏应用需求。
我们再举个例子:按照生产厂商的规划,3D电视的3D内容主要来自三个部分:3D电视频道、互联网以及高清光盘等存储介质。但在中国,这三个部分现阶段都将是3D电视的短板:首先,3D电视频道的开设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推出一个3D频道需要高达数亿元的成本和长达数十年的投资回报周期,难度较大;其次,3D电视对传输带宽和编码要求较高。要想播出真正的3D节目,首先要拥有3D独有的传输信道,但现在我们使用的传输信道为2D节目的窄带,如果在传输3D节目中使用2D的窄带,那么传输过程中就会损失大量信息,造成3D在播放时立体感和清晰度变差。再次,靠网络和存储介质传输内容也有瓶颈。一部3D大片拥有少说两、三个G多则几十个G的容量,以目前的宽带网速,下载一部片子需要七、八个小时。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太漫长的等待了。
3D电视显示技术能否改善现状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3D电视仍是定位于高端的消费产品。动辄上万的昂贵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承担不起。然而就在最近,创维集团宣布,在目前较为低端的CCFL背光液晶电视上也将配备3D技术,价格比采用LED背光的3D电视下降近一半,价格直逼普通液晶电视。
这一消息对于想要购买3D电视的消费者来说,可谓是惊喜。然而,3D电视的价格真的就这样轻易的降下来了吗?国外的一些厂商表示,这种方向是错误的,他们称:薄膜式偏振3D技术只能在成本上存在部分优势。
帕勒咨询资源董事罗清启表示,未来决定彩电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将是以面板为主的显示技术以及以内容、软件、芯片为主的“软实力”。
在国内厂商还在绞尽脑汁的改善3D电视技术以望普及的时候,国外的厂商已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可见,3D电视不过是一个“过渡”产品。就其本质来说,3D只是给电视增加了一个视觉效果的感受,没有在技术上有更大的创新,也没有在功能上进行放大。而未来电视产品一定会从视觉感观转变到以功能多元化、操作系统化为核心。
因此,在平板电视的未来发展方向中,显示技术与平台应用已经成为了厂商的研发目标,而3D电视,也许就如同当年的VCD、背投一样,只能算是昙花一现,刹那芳华吧。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