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剑拔弩张,一场颠覆传统电视业态的“智能化”当下正在全球悄然拉开战幕。
于无声处,昔日在中国彩电制造业叱咤风云的长虹集团,在蓄势七载之后开始重新伫立潮头。
“现在到了长虹要说话的时候了!”在7月8日长虹举行的“价值规模双增长,迈向千亿大长虹”媒体沟通会上,一贯低调内敛的长虹集团副董事长、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刘体斌信心满满。在此之前,3月28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长虹面向主流市场所推出的20余款全高清3D智能电视闪亮登场。
同传统意义上的彩电相比,长虹所推出的这一具有时下全球最先进的多屏互动功能的全高清智能3D电视,不仅具有高清的视觉享受,而且该智能电视率先实现电视、电脑、智能手机间互相遥控,功能涵盖无线上网、炒股、健身等应用软件的安装、电影的下载等等。昔日单纯具有视听功能的“电视机”,由此华丽转身为一个融合互联网等高科技与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子产品”。
著名家电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长虹多屏互动智能电视的推出,诠释了真正智能电视的定义!
A剑拔弩张
一个行业的时代变局
与一场长虹七年前就潜心开始的布局
“传统、充分竞争、低利润”。
——这是业内对彩电业这一我国开放最早、竞争最为惨烈之产业的个看法。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IT等新生技术的勃兴,包括国家“三网融合”的渐行渐近,这个传统的行业却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局,并引来全球诸如三星、索尼这样的彩电巨头和IT业的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大鳄的关注与试水,意欲分羹。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变革之中,当初单纯用来视听的“电视机”,开始向具有一定电脑功能的“智能电视”转化。在这场演义中,“智能电视”已不再是单一的收视电子产品,而是在搭载开放性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融入高科技人机互动技术,并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一新派生出的“智能电子产品”。
这一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与具备“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应用”之特质的智能电视,被业界称作是全球彩色电视机出现以来的最大革命。
在这样的技术趋势、产业背景下,中国电视制造业迎来了一场全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也成为中国彩电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真正实现转型的关键一役。
“企业的发展永远是无止境的,永远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成长的烦恼。”这一“居安思危”的意识,伴着长虹从一个地处内陆的电子军工企业一路走来。特别是2004年,董事长赵勇重返长虹主政以来,技术出身的他深感技术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危机。在商业发展史上,新的替代性技术的产生,让原来的商业价值“稀释”甚至“溶化”的并非什么新鲜事。长虹当年也亲历了彩管技术终结黑白电视,并且改写行业格局的全过程。
深谋方能远虑,远虑方能远行。基于此,从2004开始,长虹在洞悉3C融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启动了一个关于长虹转型与突破的“三坐标”战略,即在推进长虹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产业形态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方向”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战略眼光的布局。
这一战略的实施,锻造了长虹在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IC设计、工程技术、可靠性技术和变频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能力,推进了长虹的向好发展与价值的提升:2010年,长虹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长幅度为74.5%,而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是41.2%;2010年,长虹等离子在市场上增长幅度为50.9%,而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是21.9%;2010年,长虹3D市场的份额为8.8%,位列全国第一。
从2005年的176亿元,到2007年的首破300亿元、达到303亿元,再到2010年首破600亿元、达到615亿元,长虹集团的总体销售收入年均保持30%的高增长。
而就在此前不久,长虹公司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长虹股份公司的净利润约在2.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0%—515%。
静心修炼、不事张扬。通过七载的蓄积,长虹,夯实了进军“智能电视”内力!
B能力破题
从可与“大飞机”项目并论的“中国屏”
到弥补作为电子制造大国心之痛的“中国芯”
一直以来,中国彩电产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而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彩电核心零部件芯片和显示器被国外厂商掌控,“缺芯少屏”是中国彩电行业无奈现实。
尽管,我国的彩电年销量突破1亿台、销售比占到了全球的50%,但整个行业利润却非常的微薄。甚而,沦落到坊间“卖家电不如卖茶叶蛋”之戏说。
绝地反击,长虹“三坐标”战略题中之义就是要打破这个命题!
在外界“该不该”、“行不行”的议论中,2007年4月28日,由长虹集团自主建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长虹等离子屏(PDP)在绵阳破土动工。
就其投资来说,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当时创造了“两个之最”:长虹成立49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四川省迄当日为止金额最大的单笔项目投资。
就其意义来说,业内有关专家和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彩电业自主制造显示屏的意义堪比我们国家的“大飞机”项目,承担着信息内容传达到受众“最后一米”的关键重任,是信息时代的“粮食产业”。二者都属于国家的战略产业和关键产业,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长虹的自主建设的这条等离子屏于去年1月开始全面量产,从而使长虹跻身全球四家之一、中国唯一一家等离子屏制造商,今年等离子屏出货量可达110万片。此外,从2009年起,长虹与台湾友达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投资液晶模组制造;在下一代显示屏OLED上,长虹从2007年开始布局,目前已经形成被动式OLED的量产和主动式面板的开发能力。可见,经过近4年的准备,长虹“修道”等离子屏、“借道”液晶模组、“布道”OLED,从而成功破解了平板电视“缺屏”的谜题。
特别是作为搭载3D智能电视最佳显示器件的PDP,目前长虹在市场上已占到了行业老大的地位。而随着3D与智能的升温,可以预见,这个当初不少人为长虹“捏了把汗”的项目,将在“等离子是未来显示器主流”的这一专家断言和发展的趋势中,赢来一片蓝海和一个利好的空间。
长虹造“屏”取得决定性成功的同时,作为智能电视两大核心构件的“芯”也在长虹成功问世。目前,长虹已成功开发了两代数字电视SOC芯片——阿波罗芯片和贝多芬芯片,具备了从SOC的产品定义——系统设计——关键AP的开发——封装测试的完整数字电视SOC芯片量产能力。
这一由长虹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意义上的世界级“中国芯”,标志着长虹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音视频处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表明长虹的设计能力已从应用层面向上游核心层面扩展,开始具备定义产品的能力。
长虹的“中国屏”与“中国芯”,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对电视的“屏”与“芯”两大核心元件的垄断,标志着长虹完美地蝶变为一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为长虹先人一步地高起点切入“智能电视”,实现价值提升,提供了决定性的保障!
C决战云端
构建长虹智能电视生态圈
冲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视企业
“和日韩企业相比,长虹已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长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如是认为。
抢抓了一个机遇,往往就能赢得一个时代:
“在CRT时代早期是欧美品牌主导,上世纪90年代是日本主导,进入彼此由CRT向平板迈进的过程中,韩国彩电企业凭借他们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三星和LG赢得了50%以上的全球平板市场份额;”“进入智能时代,苹果、谷歌凭借其智能平台和应用软件系统能力已涉足电视,在终端硬件差异缩小之后,真正定义产品的能力取决于应用系统,目前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企业和日韩彩电企业在产品定义上、能力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而在基于中国消费者、家庭的智能平台应用发展以及与运营商合作和内容管控方面,中国企业更具备本土优势。同时,目前应用软件相对领先的美国企业所重点发展的产业并不是电视,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智能时代存在超越机会,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作为中国彩电企业中最优秀的企业,长虹希望能抓住机遇,达成这样的目标。”林茂祥说。
谋定而动,长虹发力。长虹洞悉行业趋势,意识到彩电竞争必须从单纯的终端硬件竞争,转变为应用、服务和用户体验的竞争,未来彩电将“决战在云端”,并由此先人一步地拉开了一些前瞻性的布局。
即以“终端+服务”为突破口,打造智能终端生态链,并积极参与由终端、运营服务、芯片和软件、内容以及消费者共同构成的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
一方面,长虹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内容和服务平台,强化智能技术应用,在终端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2009年,长虹利用欢网平台对智能电视进行内容平台升级,建立起长虹智能电视独有的、宽泛的信息内容支持;2010年,长虹凭借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的“智能技术轩辕软件平台”、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的智能电视驱动芯片以及SOC智能芯片等自主研发成果,推出3D多屏智能电视,率先在国内实现三屏互动。
另一方面,在智能终端生态产业链上,长虹积极参与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与海信、TCL共同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与国家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构建运营联盟,并与华数集团联合成立华数视联等内容供应商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搭建智能时代新型的竞合关系和商业模式。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如今,在由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向“智能电视”转轨的这一时代变局中,“责任、坚韧、创新”与富有“担当”精神的长虹人,朝着图谋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视企业这一目标,在蓄积七载后定将开启一个属于长虹、属于中国的“智能时代”!
(编辑:盈旭)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