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视听网讯】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日前在2011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曾表示:“对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虽然我们目前正处于从弱变强的质变过程中,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是严峻的。”
目前,面板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技术同质化日渐严重。当国内面板厂商刚刚进入大尺寸面板生产领域,而在该领域早已有多年技术积累的日本、韩国厂商,开始尝试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加入微小技术革新,展开差异化竞争。
产业环境严峻、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对手差异化尝试,这些挑战都让王东升这些国内面板从业者感到丝丝寒意。
形势不乐观
面板厂商寄望的市场回暖在今年三季度并未出现。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由于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和需求预期疲弱,面板厂商持续调低2011年下半年生产策略、控制面板产量。报告预估,2011年全球第三季面板生产线总投产面积将为1220万平方米/月,虽同比仍增5%,但较二季度的1420万平方米/月减少14%。由于市场前景仍不明确,今年第四季可能也仅将维持1200万平方米/月的投产水平。
“原本面板厂商计划将在第三季提高产能利用率到85%-90%,但如今只达到75%。”Display Search分析师ShawnLee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显然与过去不同。据其介绍,过去面板企业电视面板的规划投产量和电视面板的计划出货量之间一般都有一个差距,这是面板厂商希望保留一定空间以应付突发需求。但今年的情况是,规划投产面积非常接近计划出货量,这显示面板厂商对于电视市场的判断相当保守。
从DisplaySearch报告数据统计中看到,与上一季度相比,全球5-8代线全部呈现两位数的下降,幅度在12-28%之间。例如,全球5代线面板厂第三季投产面积约为21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21%,同比减少6%。5.5代线面板厂相应投产数据为3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28%,同比增16%。8代线投产面积约为350万平方米/月,环比减少19%、同比增17%。从具体用途来讲,三季度电视面板投产面积约为750万平方米/月,环比同样出现13%的降幅。
奥维咨询产业中心副总经理李秋纬介绍,虽然全球电视液晶面板需求并没有下降,只是年成长力不如预期,从年初的15%下调至10%,今年预期将达到2.15亿片。但由于面板厂投资较多,而电视用面板产品需求成长减缓,所以未来面板产量将持续供过于求。
面对面板供过于求的挑战,韩国、日本面板厂商开始尝试差异化面对。
韩国:大尺寸+3D技术
日前,LGDisplay社长权映寿确认,原计划与创维合作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将延期。“目前全球市场都不景气,面板需求量下滑;而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投资过大,两相对比考虑,原计划可能无限期延期。”权映寿说,LGDisplay将把重点放在3D面板的推广上。
随着技术成熟,平板向更薄、更大尺寸方向发展。大尺寸结合3D技术成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2010年上市的各类3D电视都使用的是三星主动快门式眼镜, 它具有针对双眼的1/20秒高速LCD快门,将右眼和左眼看到的电视图像交替排序,然后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实现两眼同步观看3D内容。2011年,市场迎来了更多的3D内容以及3D技术的重要发展,即使用主动快门式眼镜的新一代3D电视和偏光式眼镜(FPR)的新3D电视技术。后者使用类似普通偏光太阳镜的被动式镜片,质量轻且价格低廉,与多数3D影院使用的3D眼镜相同。FPR3D电视技术无需使用高速的电子快门,因为它可以循环使用偏光式的滤光片,使左右眼各自看到的图像相互独立。
根据DisplayMateTechnologies公司对使用FPR被动式眼镜的3D电视和使用主动快门式眼镜的3D电视进行的广泛的实验室测量和视觉测试对比的结果,发现使用被动式眼镜的电视明显能提供更好的3D成像、3D对比度和3D景深感、更好的3D清晰度以及更好的整体3D图像质量、沉浸和现实感,并且没有3D重影、图像串像和闪烁问题。因为技术的进步,国内彩电企业创维、康佳、海信、海尔、长虹、TCL纷纷选择FPR3D技术合作,推出FPR 3D电视。京东方首席运营官王家恒也表示,京东方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也会推出FPR 3D电视。
在原有普通液晶面板基础上加入新的3D技术,让韩国三星、LGDisplay在市场上形成差异化。但目前3D环境并不乐观,内容瓶颈有待突破是首要问题。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2D内容,让消费者感觉其3D电视并没有发挥作用,甚至有技术浪费的担忧。李秋纬表示,受内容瓶颈制约,3D电视目前还属于小众需求,2011年全球渗透率约为10%,中国在国内彩电企业的大力推动下渗透率约在14.4%左右。当有充足的3D内容可供选择时,韩国企业“大尺寸+3D技术”的策略将发挥威力。
日本:小尺寸走向高端
目前,iPhone与iPad所带动的高端IPS广视角技术TFT-LCD面板需求已引起日本企业高度关注,并促成日本政府主导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和技术的整合与布局,以期获得重生。
8月31日,东芝、索尼和日立宣布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三家企业将成立新公司JapanDisplay,并于2012年春完成业务合并。其中日本半官方投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将注资2000亿日元,以持有JapanDisplay70%股权,东芝、日立和索尼各占10%股权。
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东芝、日立和索尼中小型液晶面板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6.3%和6%,这意味着上述合资公司成立后,其产量将占到全球产量21.3%,超过日本夏普14.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供应商。
据悉,日立擅长平面转换(LPS)、 东 芝 擅 长 低 温 多 晶矽(LTPS)、索尼擅长有机激发光显示器(OLED),这三大先进技术,均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所需的热门产品。三家企业整合中小尺寸面板业务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制造商,同时也将是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制造商,今后肯定会对其他面板企业构成排挤效应。
如何突围
平板显示产业整体环境不利、日韩企业总是技术先走一步,这些情况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面板企业都是严峻的考验。在此竞争形势下,中国内地面板企业只有努力向高端领域发展,才能有竞争优势。
近日,京东方成都4.5代线产能由每月30K玻璃基板提升至每月45K,扩充的产能向快速成长的智能手机市场释放。据了解,京东方自主掌握的硬屏技术具有高亮度、色彩还原性好、无汞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新兴市场领域。京东方成都4.5代线主要生产手机、数码相机、GPS等各类移动电子产品用显示屏,已于2009年10月量产,是京东方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主力生产线。凭借其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运营能力,成都4.5代线自2010年4月以来一直处于满产满销并持续盈利的状态,产品受到三星、Tovis、ARIMA、联想、中兴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客户的高度认可。
天马微电子今年2月收购NEC液晶株式会社后,计划在厦门投资70亿元建设5.5代LTPS工厂,旨在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供AMOLED中小尺寸显示屏。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瑞林认为:“从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来讲,中国企业都处在一个弱势位置。对中国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吃掉对手,而是怎样活下来,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李秋纬建言,面板生产为后进者先达到既有厂商技术能力,才能达到产能消化,并持续开发新显示技术,如OLED、软性显示器、触控面板等,增加对未来技术的领导权。
目前,面板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技术同质化日渐严重。国内面板厂商刚刚进入大尺寸面板生产领域,而在该领域早已有多年技术积累的日本、韩国厂商开始尝试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加入微小技术革新,展开差异化竞争。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