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回顾即将过去的2012年,3D技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3D电影、3D电视、3D显示器、3D扫描仪、3D摄像机等3D科技在各行各业中加速应用,3D产业涵盖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地质测绘、医学诊疗等诸多领域。很多消费者发出了视觉“被3D”的惊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3D影视对视觉的冲击。那么,3D到底给中国影视带来什么?
11月20日,3D版电影《2012》在全国公映。当天晚上,山东省惠民县文投国际影城里,200多名观众被精彩炫目的3D特效深深吸引着。尽管身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却与大城市居民一样同步领略着3D电影带来的视觉盛宴。在一个电视、互联网及多媒体娱乐高度竞争的时代,怎样才能把观众拉进影院?3D技术以逼真的、冲击性的嵌入式体验作出了回答。据统计,目前中国可升级为3D银幕的数字银幕已经超过1万块,3D又把很多人带回到了银幕旁。
3D新技术不仅拓展了新的消费市场,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3D电视相对普通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上升并不明显,销售价格却可以提高15%左右。
渐渐地,3D新内容开始催生出新型消费群体。以往,人们通常认为适合用3D制作拍摄的电影只有动作片、科幻片等。而今年李安以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成功让市场认识到,故事片、文艺片也可以利用3D,3D技术可以服务于讲故事本身而不仅仅是视觉冲击。从审美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享受于一种新的参与式审美体验,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消费群体。
毫无疑问,从产业链的角度讲,3D内容制作拥有不言而喻的发展潜力。集中更多注意力在3D内容制作方面能更好地推动3D产业环境的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实现高水平提升。以3D电视为例,正是3D影视内容制作的发展及3D频道的开通,才拉动了终端3D电视机的进一步普及推广,最终将带动3D产业的整体发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3D技术应用正在形成良性产业循环:随着在3D内容制作方面投资的加大,3D影视及其他形式载体产业链快速发展,同时又扩大了整个3D产业的消费群体。
目前,3D普及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障碍。比如,目前几乎所有的3D电视都需要佩戴眼镜才可以观看,给视力不好的消费群体带来不便,而全国将近有4亿近视眼患者,因此专家认为,裸眼3D电视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裸眼3D技术有了巨大发展,3D才能真正实现普及。另一方面,从内容来看,除了现在电影内容的限制,3D电视内容更是匮乏。央视在2012年1月1日推出了中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拉开了3D电视的序幕。3D频道节目内容主要包括动漫、体育、专题片、影视剧、综艺等类型,相对来说形式较为单一,节目离生活较远,创作水平也有待提高。只有制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提升,才能使3D电视市场实现普及化。而根据广电总局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开播10个3D电视频道。可见,3D技术与内容的局限形成了巨大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多起来:“如今影视业都打着3D的噱头,强占了我们生活,很多电影其实2D更好一些,没必要所有影视都要做成3D。”3D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很难一下子说清。但是,纵观电影史就会发现,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片、黑白片发展到彩色片、2D升格到3D之后,电影的本质并没有被革命性地更改。好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充满魅力的演员仍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内容与科技有效的协作和完美的融合,就不可能为观众带来最佳的消费体验。3D市场蛋糕很大,但只有在3D创意文化和3D科技服务上实现融合创新,才能使内容与技术共同带来产业的盛宴。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