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创维
康佳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平板电视 > 综述 > 正文
快速搜索:

智能TV单拼硬件无出路 重体验才是核心

2012年12月25日 08: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对于智能电视产业来说,单纯比拼硬件没有出路,而体验才是智能电视的真正核心。

智能电视刮起“双核”风

智能手机的“核战”风暴如今也漫延到了智能电视上。

日前,乐视网联合央视播控平台发布了业界首款1.5G双核电视盒C1。乐视致新高级副总裁杨芳称,智能电视将是乐视网未来发展的重点。为此,针对电视机存量市场,乐视网已推出多款高端智能机顶盒;而针对新增市场,乐视网明年将推出自有品牌的“超级电视”。

在智能电视产业,乐视网只是个新来者。

目前,电视机已不仅仅是一台看电视剧、看视频、玩简单游戏的家用电器,消费者期望能在电视机上得到更极致、效果更精彩、应用更丰富、处理更急速、交互更个性的体验,但市场上现有的单核处理器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据了解,之前大部分厂商推出的单核智能电视在进行玩游戏、看电影等操作时,会出现卡壳或者死机等现象。而智能电视要想拥有更好的内容、更多的应用,都必须依赖一个或者多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心脏”。

为此,众多彩电厂商不再比拼画质性能,而是比拼CPU、GPU等集成电路芯片的计算能力,像PC和笔记本电脑一样,在主频、多核心、内存大小等方面大打出手。

早在今年3月,三星就在中国市场发布了其首款搭载了双核处理器的智能液晶电视,用户可以完成手势遥控和语音遥控。之后,TCL、海信、康佳等众多国内彩电生产商也推出了搭载双核CPU的智能电视产品。

随着多家厂商齐发力,双核智能电视已然成为香饽饽。

据了解,双核智能电视最大的好处在于“计算能力更强大”。由于双核电视处理运算速度很快,能给消费者带来更理想的使用体验。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其很可能成为智能电视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双核、多核电视有望成为电视领域中的主流配置。

TCL多媒体副总裁、中国区销售公司总裁杨斌说,当前全球彩电业已经进入泛IT化发展阶段,双核技术将成为全球彩电业的技术趋势和发展必然。他认为,随着社会进入大娱乐时代,彩电早已不单是一台看电视、玩简单游戏的家用电器终端,消费者希望智能云电视的体验能更极致、效果更精彩、应用更丰富、处理更急速、交互更个性。

“双核电视处理运算速度很快,很可能成为今后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时尚电器市场部副经理陈权威也表示,但他说,目前的双核智能电视仍多处于概念性阶段,尚不是市场的绝对焦点,关键看其未来能否迎合市场的需要。

更乐观的观点认为,随着双核或多核智能电视竞争力的加强,在品牌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下,双核或多核电视的价格将会适当下探,从而改写智能机市场版图,“当然,随着功能整合的进一步加强,智能电视将来甚至有可能取代台式电脑”。

传统彩电业只拼硬件将走进死胡同

目前,国内智能电视领域表现最为活跃的就是TCL、创维等传统彩电制造商。

与大多数采用ARM智能CPU的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种工业嵌入式设备)比较,智能电视最大的不同在于:屏幕巨大、可承载的信息量也巨大。同时,消费者在彩电应用上的“多元化”需求也不输于其他设备,这就使得彩电产品对处理器的基础性能要求更高。

显然,升级硬件已成为传统电视生产企业的一大出路。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并不容易,而硬件却是自己的一贯强项。

然而,业界却对传统智能电视比拼硬件的做法提出了看法。

首先,IT业界著名的“摩尔定律”正在显著改变并影响着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过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 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这一经验性的定律被认为是对人类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的最“生动描述”。作为依赖于集成电路芯片的智能电视,自然也会遵从这一基本定律。如此一来,像智能手机从“单核”向“双核”、“四核”更新一样,智能电视的更新周期也将大大加快。

不过,从目前来看,智能电视要做到这一点远不可能。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个并不是一个更新周期的产品。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电视的更新换代大多数都要在五年以上,更为重要的是,电视作为必备的家电之一,在购买的选择上相对于其他数码产品更为慎重。

另外,IT化的彩电市场对于传统彩电企业来说,意味着更为激烈、残酷和迅速的市场竞争,意味着彩电企业作为这类产品的“技术核心”地位的彻底消失以现在主打的双核智能电视为例,多数彩电企业的显示屏幕是买的、CPU是买的、内存是买的、操作系统也是别人授权使用的:在双核智能电视中,最核心的关键组件,最核心的技术大多来自彩电企业之外。

如今,半导体制造、IC研发、OS设计、软件、内容与服务、液晶面板产业……这些已经成为智能电视“离不开”的上游伙伴。彩电企业的任务只是将这些上游产品和技术,安全稳定的组装在一起,然后销售给消费者,并负责售后服务这就是最简单“智能电视硬件”厂商的命运。

因此,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表示,目前智能电视厂商只拼硬件的做法将不能长久。他表示,希望智能电视不要走传统彩电业的老路。而如今“双核”等单纯的基于硬件的比拼不自觉将智能电视引入了传统彩电业的轨迹:价格战折损行业利润,生产企业赔本赚吆喝。如此下去,智能电视行业将走入一个死胡同。

体验才是智能电视的核心

与智能电视的高速普及相比,智能电视的真实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2012年“两会”期间曾透露智能电视的接入率只有40%,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有关人士的统计数据更低“真正的互联网电视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开机1小时以上)的比例不到10%。”

这一切或许源于消费者对目前智能电视的表现不甚满意:用户希望能够随时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满足其观看的愉悦感,但目前智能电视尚不能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大多数生产厂家在对智能电视的“解读”也停留在一知半解上:“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和卸载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彩电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网线、无线网络来实现上网冲浪,可以扩展标准接口的外设硬件、输入设备,甚至协同更多计算设备工作”。

用这样的“解释”用于制造一台真实的产品,并指导消费者去应用,显然远远不够。

智能电视,或者说电视、彩电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业界人士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因素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技术;应该是人的因素,而不是物的因素。因为,人类创造或者利用任何技术的目的,不外乎是为自己服务,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便捷。也就是说,智能电视的未来将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

因而,家电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智能电视落地难题不在硬件,而在‘软’件上。智能的目标是为了让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改变过去同一时间必须看同一内容的形式,用户点播取代被动的收看”。

这意味着,彩电企业应该从尽可能开发更高技术的产品,转向为消费者提供最正确的产品;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从尽量追求先进产品转变成追求“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对此,洪仕斌也认为,过度地关心智能电视的普及速度,反而会使整个产业被“智能硬件绑架”,失去对“智能”的真确的理解这种正确的理解不应该是“硬件性能多高、软件应用多全”,而应该是“更灵活的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非刻板的性能指标的提升。因此,任何不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的概念都是炒作,没有用户体验上的巨大进步,再智能的设备都是多功能设备。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价格:6990元
[瀚斯宝丽]小卡车
[瀚斯宝丽]小卡车
价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价格:面议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价格:面议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价格:6999元
明基
MAXHUB
快捷
产品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