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子系统为基于数字样机的系统仿真演示提供视景展示、人机交互、会议音响、会议录播的功能,具备将各种计算机信号和视频信号显示到大屏幕显示墙,并对视频信号进行切换,仿真过程的人机交互集中控制,相关的会议扩声和会议录播的能力。系统主要有高分辨率投影、高精度非线性失真校正、多画面控制、多通道图形处理、中控、高带宽VGA 切换及音响,仿真过程中进行人机交互的集中控制系统,以及仿真和会议汇报的现场录播系统等。通过仿真子系统能够实现数字样机仿真结果展示、人机交互集中控制、仿真和会议的现场录播等。
仿真子系统将用于演示基于数字样机仿真的二维态势和三维场景展示,并且在仿真演示过程提供人机交互控制仿真过程,对感兴趣的大屏幕区域进行特定的操作,通过会议区的触摸屏进行放大缩小操作,批注和新的仿真指令设置等,控制仿真过程。
在仿真和会议过程中,通过会议录播系统对全过程进行音视频录播,并可同步回放。
1)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投影;
2) 能够提供高精度非线性失真校正功能;
3) 能够提供多画面控制功能;
4) 能够提供多通道图形处理功能;
5) 能够提供中控能力;
6) 能够提供高带宽VGA 切换功能;
7) 能够提供音响及会议扩声功能;
8) 能够提供单独的发言席显示功能;
9) 能够提供高性能的图形处理能力;
10) 能够提供人机交互的仿真控制能力;
11) 能够提供现场的音视频录播功能;
12) 能够提供对录播的音视频进行同步回放的功能;
13) 能够提供支撑视景仿真的局域网络管理功能。
功能方面,要实现大厅内的人机交互系统、首长席触摸屏、演讲席触摸屏对信号切换等的控制,具体如下:
u 人机交互系统功能:
1、信息跟踪与捕获系统覆盖全屏,选定区域画面能够切换到中间位置首长席触控屏。信息跟踪与捕获系统能够精确获得指定大屏区域显示信号源,信息捕获操作响应时间小于2秒。
2、首长席触控屏在本地观看、批注信息跟踪与捕获设备选定的画面,批注后的画面在大屏显示。
u 演讲台触控屏:
1、支持无限大书写版面,支持自然手势操作和手写批注。
2、支持手写文字的处理:可通过自然手势对手写的文字进行切块、移动、缩放、旋转和逻辑关联,并可将文字重新放置到新的位置。
3、支持数字内容的操作:可通过自然手势对数字内容(包括:图片、word文档、ppt、pdf、Flash、视频和网页),进行移动、旋转、缩放和逻辑关联等一般操作;以及手写标注、局部切块等高级操作。
4、支持任意屏上操作对象进行切块处理,演讲人员可根据需要将触控屏整体画面内容或圈定指定区域内容发送到大屏显示。
u 首长席触控屏:
1、支持30个大屏整体缩略图显示,首长点选缩略图中任意画面,切换该路信号在首长本地触控屏放大显示。
2、支持信息跟踪捕获系统指定信号在首长席本地触控屏显示。
3、支持参谋席推送显示信号到首长本地触控屏显示。推送的信号在首长点选放大之前,在首长席触控屏右下角以小窗口形式显示提醒首长,首长点选后能够放大显示。
4、首长能够对主动选取或参谋席推送的信号进行动态批注,在大屏原信号显示位置上切换显示首长批注操作画面,首长关闭批注画面后或操控人员控制后,切换到原信号显示;并通过网络将首长批注完成画面信息以小窗口形式反馈给该路信号源的操控人员。
5、首长能够对主动选取或参谋席推送的信号进行操作,首长操作时,获得该路信号的操作控制权限,首长操作完成后,交由相应操控人员操作。
仿真子系统的安装部署图说明:视频VGA 信号切换设备、图形工作站、人机交互服务器、录播系统服务器等各工作服务器等部署在设备区;大屏幕显示墙部署在大幕显示区;音响的发言话筒部署在操作控制区和会议区;音响的扩声部署在全场;作为输入信号的仿真计算机等部署在操作控制区和会议区;中控系统的控制终端部署在操作控制区;人机交互系统部署在会议区,通过交互触摸屏和信息获取系统与仿真系统进行交互;仿真区输入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模拟区作为视频信号输入大屏幕显示系统;会议录播系统摄像头部署在天花板,服务器部署在设备区。
u 高分辨率底图:该项功能是网络抓屏技术的扩展,可以将一张超高分率的图片作为大屏的背景图显示,而且,背景图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在一些监控领域,可以将 GIS 系统生成的地理信息图片作为背景图。系统支持全屏高分辨率底图显示功能:单个显示单元分辨率为 1400x1050, 整屏拼接后显示分辨率为 (1400x10) x (1050x3) , 通过调取底图服务器高分辨图片数据,30 个显示单元拼接显示 1 副高分辨率电子图像,显示画面不受物理拼缝限制,图像和文字无拼接错位现象。
u 多用户操作及管理:提供多用户管理模式,支持网络上的多个终端用户对大屏幕系统进行控制操作, 通过用户管理授权可以实现不同级别的用户对大屏幕系统有着不同的层级的操作管理权限。
u 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各部分既可有机地融合,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关键技术具有开放性,具有二次开发接口,接口访问透明,能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系统的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都考虑为日后系统的升级扩展和设备更新留有余地;
u 注重系统的经济性,选用经济、实用的设备,提高各系统之间设备的复用率,避免重复投资;
u 考虑系统的易操作、易管理和易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