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虹3D等离子面板正式下线后,松下新工厂也已在上海启动奠基仪式,合肥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三星、LG等韩国企业尝试在国内市场批量推广等离子电视产品,海信等国内企业也表示出要购买长虹、松下等离子面板的意图。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正在转暖。
一度面临退市
等离子电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下滑,一度陷入退市危机。
等离子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但真正将这一产业发展壮大的还是日韩厂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松下、日立、先锋、三星、LG相继推出等离子电视产品,带来了电视机市场的重大变革。国内长虹、华显等企业紧随其后,成为国产等离子电视的中坚力量。
在最初发展的几年中,等离子电视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然而随着液晶电视的扩张,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被一步步蚕食,自2006年起,其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
到了2009年,日立、索尼、东芝、先锋、三星、LG等多家日韩企业逐渐淡出这一市场,只有松下还在苦苦支撑。而国产品牌除了长虹依然看好等离子电视的发展前景以外,其他企业近乎集体退出该领域,这对于等离子电视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创。
中怡康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等离子电视销量仅161万台,不到液晶电视销量的5%。
中怡康市场分析师彭显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等离子电视市场衰落有两大主因,一在面板,二在尺寸。”
另外,等离子技术门槛较高,掌握核心技术的几大厂商对自身产权进行保护,使得大部分企业不得已转投液晶领域。2004年到2005年,我国电视从CRT向平板跨越,CRT电视规格以21英寸、29英寸为主,等离子电视在40英寸以上,而液晶电视处于20英寸~30英寸之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进行过渡。
在连续几年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的形势下,等离子电视一度陷入退市危机。
市场回暖现转机
今年第一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隐现转暖迹象。
松下和长虹坚守的等离子电视在2011年迎来生机。中怡康数据显示,等离子电视今年第一季度零售量、零售额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46.0%和25.4%,达到55万台和30.2亿元。反观液晶电视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液晶电视零售量、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2.5%和0.7%,发展步伐有所减缓。
4月25日,长虹3D等离子显示屏正式下线,据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介绍:“我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实现了42英寸以上的高清和全高清的全面量产,产品月综合良品率达到90%以上,单日最高产品综合良品率达到95%,单日产能实现0.6万片。”这一喜讯似乎也预示着等离子电视出现新的转机。
日前,松下的新工厂已在上海启动奠基仪式;由日立出售的合肥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三星、LG等韩国企业也尝试在国内市场批量推广等离子电视产品。
彭显东认为,等离子电视产业的确在回暖。他说:“这一市场此前只以长虹、松下两大企业为主,从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三星、海信、TCL等厂商也有计划地推出等离子电视产品。”
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等离子电视在图像色彩、观看角度、大屏幕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能耗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改善。他说,消费者对于等离子电视的认识在加深,口碑效应让等离子电视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等离子的下个春天
电视产业发展整体看好,等离子电视迎来生机。
随着3D电视市场的持续升温,等离子电视看到了一线曙光。松下公司负责人表示,3D的确是等离子较好的增长点。
刘海中也认为,等离子技术一直凭借其对动态画面的响应速度,在大尺寸、全高清、超高清等精细显示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等离子电视在实现护眼功能、节能功耗等技术突破后,已成为业内公认的3D最佳显示终端。而液晶电视在大尺寸方面受到显示技术尤其是响应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3D显示技术上,液晶电视成本将增加。
在彭显东看来,3D对于等离子电视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想要达到与液晶电视平分天下还很难。他说:“前两年,等离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5%左右,预计今年会提升至8%到9%。”
这一点,刘海中也表示认可。他说:“3D时代的到来,让等离子显示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要借3D东山再起’的说法是对平板电视市场简单的理解。3D仅仅是个显示应用,现在消费者看到听到的好像到处是3D,其实这只是对消费市场的培育和新技术推荐过程的感知。”
刘海中进一步说:“电视是干什么用的,它首先是满足我们眼睛和耳朵需求的,当然,现在的电视还有人们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所以人们对电视的需求永无止境,电视产业的发展永远会是春天。”
在电视产业整体发展看好的情形下,等离子电视的下个春天似乎也并不遥远。刘海中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等离子将凭借快速响应、高清显示、多视角、低视觉疲劳等优势成为能够适应3D显示和智能电视需求的优势技术。”
(编辑:盈旭)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