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视听网讯】智能电视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彩电的认识,继3D电视、互联网电视之后,今年上半年创维、TCL、长虹、海信、康佳等国内彩电厂商集体推出智能电视,成为彩电行业又一亮点。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智能电视销售规模预计超过300万台,在平板电视中的渗透率达到9.2%,2012年随着苹果全新一代智能电视产品iTV推出和IT巨头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市场渗透率将近三成
下半年智能电视放量增长,预计明年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万台,渗透率为27.74%。
平板电视自从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开始,几乎每年都保持着80%以上的增长。2011年,中国乃至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增长呈现放缓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以液晶电视为载体的3D智能电视加速推广,前三季度有130余款智能电视新品在中国市场上市,彩电产品向高端化延伸为平板电视的发展寻求了新的突破口。
奥维咨询(AV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分别为23万台、8万台、11万台、21万台、26万台、18万台、21万台、24万台、40万台和53万台,下半年智能电视放量增长,预计2012年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万台,渗透率为27.74%。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3年中国智能电视的产量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达到65.1%,这意味着智能电视即将成为全球电视市场的主角。
事实上,2011年智能电视销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共同推动,目前除了国内彩电企业,三星、LG等彩电巨头都将智能电视作为主推产品,企业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再也不可能复制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稳中有增将成为平板电视市场的主要特征。在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将成为赢家。“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液晶电视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只不过今年第一季度表现得更加明显。三星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大了智能和3D电视的推广力度。”三星彩电营销部部长李明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国内品牌优势明显
国内品牌在智能电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资品牌除三星外,其他品牌对智能电视的关注度并不高。
智能电视的兴起,让大家看到了电视产业的未来,这场由国内品牌掀起的彩电业智能风暴,使国内品牌在智能市场中抢占先机。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创维、康佳、三星、海信、长虹、TCL的智能电视在中国市场销量份额分别为16.7%、16.5%、14.7%、14.3%、12.4%、11.9%。除三星外,其他5家国内彩电厂商市场占比达到71.8%。
同样,奥维咨询(AVC)今年1~10月数据显示,国内品牌智能电视市场占有率为89.8%,而外资品牌市场占比仅为10.2%。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品牌在智能电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资品牌除三星外,其他品牌对智能电视的关注度并不高,LG在年初推出LW6500系列后也只是把智能电视作为辅助来全方位发力3D电视领域,而夏普、索尼更是局限于互联网电视。
然而,对于中国彩电厂商而言,这种市场优势是否可以延续呢?如今,苹果、联想、英特尔等IT巨头正在将触角伸到电视领域,尤其苹果iTV将在明年推出,届时苹果凭借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品牌为依托,对既有的彩电品牌厂商造成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康佳集团全球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仪海波表示:“互联互通成为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苹果进入智能电视市场优势很大,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在国外市场会更加明显。”
结盟抢占话语权
除了国内彩电厂商联盟发展,两岸更应加强合作,把智能电视市场做大。
事实上,对于智能电视而言,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局,智能电视究竟该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彩电厂商面前的难题。从全球彩电市场来看,技术的更新换代使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与三星等彩电巨头相比,我国彩电企业在技术标准、产业规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目前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还没有具体的定论,Andriod操作系统并非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最佳选择。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博士路程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国内针对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相关标准还不完善,如果各企业技术走向不同,即使标准出台也很难强制实施。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彩电企业都积极开发自主操作系统,尤其是长虹、海信和TCL三家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中智盟),致力于应用程序商店、操作系统的研发,欲通过制定自己的标准和开发操作系统的方式,抢占主动权。
TCL多媒体研发第三设计中心总经理严方红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联手开发智能电视比较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明年中智盟将推出搭载TVOS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TCL将来的智能电视将全都采用该系统。
除了中国大陆彩电厂商结成联盟发展外,业内专家建议,中国台湾厂商在芯片和硬件方面优势明显,两岸厂商应该加强合作,不排除以并购及策略联盟的方式发展。
(编辑:盈旭)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