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视听网讯】15年前,几乎所有的投影厂商,早年间都有亮度虚标的问题,包括一些知名的国际品牌。当时,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必然原因的,一是行业标准不统一,二是没有专业的媒体监督。随着技术的发展,光源利用率不断提升,传统的投影厂商已经开始摒弃落后的虚标游戏;加之,IT垂直类媒体的监督,那些小把戏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但是,最近4、5年间,LED的亮度稳步提升,技术越来越完善,产品的实用价值大幅提升,潜在市场不断涌现。随之而来,吸引了很多非传统投影厂商蜂拥进入这一市场。这类厂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微投LED光源
第一类,明星效应。即使在其他行业已经是风起云涌,但是在投影行业依然是新手,属于典型的非传统投影厂商。相对而言,这类厂商名气不小,看好投影行业的庞大市场,甚至成为一些厂商转型的重要目标。这类厂商的属于财大气粗形,但是涉及投影的历史较短,比较好识别。这类品牌,成功转型的例子较少,产品固然好,但价格往往脱离市场预期。例如,一些家电知名品牌,都曾销售过不少优秀的投影产品,包括一些优极具特色的微投产品。
第二类,民族小企业。由于投影机涉及投影的历史很短。由于微型投影机的集成化更高,降低了进入的技术门槛,地方小规模的企业纷纷涌入,通过量产进一步压缩成本;由于品牌较小,技术能力有限,提升投影亮度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够完善。这类品牌进入这一领域,由于技术有限,对技术理论和实际效果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属于无心造假。譬如,加入智能操作系统的的微投,往往比同款无系统的要暗许多。
第三类,部分投机份子。这类企业,从产品到品牌,从品质到规模,都没有固定的踪迹可循。有不少都是资深玩家的DIY产品,由于制作工艺有限,技术指标基本都依仗虚标来实现;至于显示效果,PS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淘X上,有大量的这类产品,号称LED的亮度都达到了4000流明,明显的虚标,你懂得。
在鱼龙混杂的市场,想要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硬实力很难,玩数字作广告游戏,成为了共识。如何规范市场,真的很难。一方面,工信部直流无心制作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很多媒体只会宣传,从没有物理测试亮度的能力。造成,大量产品涌现,虚标问题再次在微投领域萌根发芽。
汽车行业,没有长久汽车制造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企业,自主造出牛X的发动机和高性能变速箱的概率很小。投影行业,亦是。
如何规避简单判断
现阶段,如何规避,也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
1,显示芯片。依然在采用单片LCD,这个核心部件存在的时间和上世纪的486有的一拼,亮度和画质都无法保障。如今,在民用领域,主流的投影机,都采用DLP或3LCD技术。在微投领域,更简单,DLP是唯一的选择。根据我们的统计,市场上亮度超过200流明的微投产品100%使用的DLP芯片。
2,看体积。曾经,有一段时间,口袋式微投曾经很盛行,体积与老式的大号的翻盖手机相若,都内置电池,亮度很难超过50流明,基本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现今基本淘汰了。现在主流的都是7吋iPadmini的尺寸,或台式机光驱大小,部分机型可外接电池,亮度普遍高于200流明,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看产品线的规模。一般,正规投影厂商,发售的微投产品都有多代产品,亮度逐渐提升,外形变化也都较明显。
4,掂重量。暂不考虑,造假填充铅块配重的问题。若体积为台式机光驱大小,其重量小于1公斤的,往往实测亮度在300流明左右,很难超越400流明;反之只有重量大于1公斤的产品,多数在1.3公斤以上,亮度才会高于500流明。当然,有些极其山寨的产品,由于磨具粗糙,不仅体积庞大,而且机身笨重。
5,看功耗。正常功耗小于70瓦的微投产品,亮度一般不高于400流明;高于500流明的微投产品,其正常功耗都大于90瓦。
重量和功耗这2个判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亮度高,功耗自然大,发热量也大,导致机身必须要紧凑的同时,提高散热性能;增加散热片的数量,应用更多的铜质热管等,最终结果就是机身重量的提升。
¥3999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