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频道精装上线,新视角,新视界!
铁三角
2012标牌展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其他 > 观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电视机 监视器在民用安防中的差别对比

2010年04月19日 09:48   来源:IT168   字体【

  作为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的重要一员,监视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好比电脑中的显示器,负责输出影像并直观的呈现给我们观看,因此,监视器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选购的整套安防监控产品的实用性,毕竟监控设备中也只有监视器是最直观能体现效果的设备,充当着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的主要功能。

  人们认为监视器其实“能用就行”没什么好讲究的,其实不然,它的选购就大有学问。可能有些消费者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自己组建监控设备,在购买模拟监控摄像机和DVR录像系统后,发现实际组建的图像效果远比在商家那里试用要差很多,同样的产品和设备,为什么会存在效果差距?最后我们发现,原来是监视器的原因,很多民用买家为了节省资金,并没有购买监控专用的监视器设备,而是用闲置的显示器或是电视充当监视器使用,本以为成像的好坏只取决于摄像机的效果,把大部分精力和资金都投放在监控摄像机上面,从而忽视了监控监视器的作用,造成效果的差异。电视机真的能代替监视器吗?就此,编辑查阅了相关资料,为求给监视器进行正名:

  ●彩色监视器VS彩色电视机差别对比:

  监视器虽然在功能上相比电视机要简单的多,可能并没有电视信号接收系统,音频系统,也没有一些复杂花边的功能,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电视机的简化产品,其实不然,在成像性能上监视器远比电视机要高很多,同尺寸价格也要贵不少,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清晰度对比:

  清晰度的计算单位是"线",通俗点儿讲就是指电视机在水平方向能够分辨的线条数。由于传统的电视机接收的是电视台发射出来的射频信号,这一信号对应的视频图像带宽通常小于6M,因而一般老式的CRT电视机的显像管清晰度通常只有400线左右,试想一下,我们购买了高清540线甚至600线的模拟监控摄像机,本以为可以更加清晰,但如果配合电视使用,却只能发挥到400线的水平,我们要知道往往540线摄像机的价格可以买2个420线的产品,岂不是很浪费,而监视器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图像清晰度,都是600线起步,故专业监视器在通道电路上比起传统电视机而言应具备带宽补偿和提升电路,使之通频带更宽,图像清晰度更高,一些稍好的产品可以达到1250线的标准。

  二、色彩对比:

  如果说清晰度主要是由视频通道的幅频特性决定的话,那色彩还原度则主要由监视器中三基色的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的相位所决定。监视器与民用电视机的组成部分基本一样是三大件(荧光粉,显像管,彩色电路矩阵)。然而就是这貌似相同的三大件造成了监视器与电视机的本质差别,电视机所使用的都是P22的荧光粉,这类荧光粉的色域根本没有完全定义,所以基于此类荧光粉的电视机所表现的色彩会被不同厂家所更改;而监视器所采用的荧光粉是严格进行过色域定义的EBU标准的荧光粉,它们由三基色组成的各个色彩区块都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和定义,所以能非常准确的重现出真实的色彩。由于监视器所观察的通常为静态图像,因而对监视器色彩还原度的要求比电视机更高,故专业监视器的视放通道在亮度、色度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精确的补偿电路和延迟电路,以确保亮/色信号和三基色信号的相位同步,监视器所要做的是要把原始的信号忠实地重放出来,微小的错误都能够在监视器看出来,监视器要十分精确。

  三、稳定对比:

  监视器在构成闭路监控系统时,通常需要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连续无间断地通电工作(而电视机通常每天仅工作几个小时),并且某些监视器的应用环境可能较为恶劣,这就要求监视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与电视机相比而言,在设计上,监视器的电流、功耗、温度及抗电干扰、电冲击的能力和裕度以及平均无故障使用时间均要远大于电视机。同时,监视器还必须使用全屏蔽金属外壳确保电磁兼容和干扰性能。在元器件的选型上,监视器使用的元器件的耐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特性都要高于电视机使用的元器件。而在安装、调试尤其是元器件和整机老化的工艺要求上,监视器的要求也更高。电视机制造时,整机老化通常是在流水线上常温通电8小时左右,而监视器的整机老化则需要在高温、高湿密闭环境的老化流水线上通电老化24小时以上,以确保整机的稳定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本文导航
[明基]E2420HD
[明基]E2420HD
价格:1799元
[长城]M1932
[长城]M1932
价格:899元
[三星]460MXN-2
[三星]460MXN-2
价格:22500元
[艺卓]ColorEdge CG223W
[艺卓]ColorEdge CG223W
价格:面议
[三星]P2370HN
[三星]P2370HN
价格:面议
返回首页      发给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产品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