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往何处去
联友电讯董事长王学宗认为,在无线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海量泛滥,核心竞争力是“信息整理能力”。他说:“数据加工和信息编辑的垂直业务公司,应该是最值钱的公司。”这样的公司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工程师。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收费,而且收费群体还具有高支付能力。他大胆预言:下一个10年,市值2000亿的公司应该是这样的公司。
IT观察家王冉则说:“不是只有草根、开放、海量才美,也许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应该以制造品牌虔诚、用户骄傲和健康毛利为核心。”
显然,什么是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众人观注的焦点,换句话说,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新媒体的“盈利模式”问题。
在连线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免费》一书中,已经给出了“免费—增值”模式。互联网公司的免费策略,是建立在增值服务基础上的。
传媒人大都认识到,传递信息不再是报纸的强项,而要通过整理加工让信息增值。《楚天都市报》副总编任浩的办报心得是:“分类分众分叠以使阅读简便化,分析概括厘清从而简化复杂性,解读政策数据说话以达观点化数据化,以独特整合与搭配以使信息个性化。”
媒体人朱文轶在自己的微博上提醒说:“真正最昂贵的新闻成本,是时间。未来的传播一定将专注于两头、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是做极致的减量,帮助人节省时间;二是极致的增量,用最奢侈的时间去制作最牛逼的内容。如果身处传媒业,你刚好在做中间的事情,那很不幸,丧钟将为你而鸣。”
也有清醒者看到新媒体之于我们的不幸。Nicholas Carr新书《肤浅:网络给我们带来什么》中说,科学研究表明网络正在使我们越来越愚蠢,尤其是社交网和微博。网络用直接、短暂的刺激改写大脑的回路,让人们习惯于短期记忆和简单思维。而唯一能阻击这一大脑退化过程的因素是传统阅读:书籍!
但这能制止由新媒体掀起的一场“阅读的革命”吗?新媒体在用科技与想象力来争夺“用户”,一旦新媒体意识到在海量信息时代“信息加工”和“资讯整合”是王者的时候,传统媒体最擅长的内容生产就要“移花接木”于新媒体了。传统媒体人何力因此戏言:“渠道为王,内容为王后。”
项立刚在使用iPad后感叹:“以我的体验,iPad对于高档的杂志的阅读真是革命性的突破。如果说手机是新闻纸的话,iPad就是铜版纸。”杂志正主动向苹果投怀送抱。媒体人谭海燕在微博上透露说:“我最近见到的几位做数字杂志平台的老总,从龙源的汤潮、VIVA的韩颖到读览天下的陈迟,全都一手iPhone一手iPad;而用i来武装自己的杂志总编,更是不胜枚举。”数字标牌一直被认为自纸张媒体、电台、电视和因特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在日新月异的媒体发展道路上,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终端的革命
在新媒体时代,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新媒体的“命门”。
下面是网易高层给出的一组数字:
1.网络广告收入2009年200亿,2010年将达300亿,2013年达993亿;2.增长最快的互联网产品类型:(1)搜索:2009年增长38.2%,2010年将增长45%,2013年40%;(2)B2C营业额:2009年2.78亿,2010年3.53亿,2013年8.43亿;(3)网购营业额:2009年2500亿(其中淘宝占2000亿),2010年4100亿,2013年1万亿;(4)网络支付:2009年5700亿,2010年1万亿,2013年2.75万亿;(5)网络游戏营收:2009年270亿,2010年338亿,2013年585亿。
塞弗已经将传统媒体要迎接的变革,总结为“3P媒介”:那些值得期待的(portable)、个性化的(personalized)、参与式或叫交互式的(participatory)新闻,更容易获得受众的欢迎。
在美国,很多人一天到晚挂在Facebook上,而看报纸的人很少。塞弗说,正是因为媒体报道的信息太多,而人们又不能确定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可靠的,于是大家都选择上社交网站。因为在社交网站里面,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和看法,将自己认为可信可靠的信息推荐给朋友阅读。你可以不相信媒体,但朋友是值得信任的,所以,经过朋友筛选和过滤了的新闻,再经由社交网站传递过来,这成了信息传播的一种新途径。而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便你妈妈说她爱你,也要通过终端来说。
曾经的互联网高管梁冬认为:“手机终端已经变成全媒体终端。”中国移动手机报目前有4000万用户,他说,未来的中国移动可以变成统计局、央行,也可以成为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最大的音乐发行公司。“因为它拥有超级庞大的终端和用户群。”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随时随地用手机阅读正在成为现实。近期举行的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商用发布会透露,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手机阅读用户已有1.55亿户。手机阅读将比传统书籍阅读便宜得多。购买一本《跌荡一百年》,图书价格是42元,电子书售价仅2元。
旧媒体把人当作读者,新媒体把人当作插座。《连线》杂志的共同创办人、商业思想家凯文•凯利称阅读将“被嵌入充满视频的屏幕中,如同一部电影里的字幕,让你同时阅读文字和观看视频” 。
凯利说,要点是媒体在改变。旧媒体与其他媒体混合以后,新的形式诞生了。“现在,数字杂志所处的阶段就相当于电影院刚开始录制戏剧的时候,这些还不是电影。”阅读将会进化。
没有哪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先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了再开始做的。方正品牌管理部总经理魏亚欧女士说,我们没有时间去纠缠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抓紧时间先把平台搭建起来。
360安全卫士的周鸿祎说,创业的时候做一个产品,首先要考虑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否让用户喜欢,是否有粘性。商业模式往往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互联网上很多事情开始想不清楚,如果我开始是网络安全专家,很了解这个行业,我就不会做。
韩国Com2uS是苹果在全球30家应用软件开发合作商之一。iPhone有近20万个应用软件,它的强大不在技术、硬件、外观,而在于它犹如一个软件超市,把复杂而琳琅的应用程序简化成一个薄屏。这符合“瘦终端、胖服务器”理念。
对未来终端的争夺,集中于两点:是像Web一样,“桌面+浏览器”,还是以苹果为代表的“平台+Apple”模式?这令业界争论不休。
从终端到云媒体
清华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李崇荣教授介绍下一代互联网。目前基于IPV4的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殆尽,余下少数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而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IP地址空间将扩大(10的29次方)倍,理论上讲,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可获得一个IP地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不是梦。
这也是云媒体初现端倪的一道景观:所谓云媒体,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有机整合传统媒体、网络和手机等媒体,为受众提供全面、多元、细分信息的媒体形式。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2007年全国图书库存码洋500亿,只卖出300亿,其余都化成了纸浆。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介绍“按需出版(POD)”模式,未来的书店或只需一间斗室、一个电脑触摸屏,读者在网上选定书籍,轻点鼠标,现场印制成书。这是未来云媒体时代的一个假想,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2004年,美国互联网界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出版专著《自媒体》,介绍草根记者(博客主)的激增如何改变新闻传播方式。依赖技术发展,人们作为原子化个体成为新闻生产者、传播者,向其他个体或群体自主发布、分享信息。这不仅仅意味着报刊广电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唯一渠道,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它同时还意味着“自媒体”能够有所作为正是借助于云媒体的强大驱动力,大有“万物皆备于我”之势。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郑纬民教授说:云计算将成为时代热词。个人电脑时代,以机器为中心;网络时代,以软件为中心;云计算时代,则是以服务为中心。云计算,其本质就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数据中心。
从交付模式看,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软件即服务(Saas),如阿里软件;2.平台即服务(Paas),如谷歌;3.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如亚马逊。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基于计算机技术上的服务,即为云计算。
在“云服务”的背景下,终端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所有终端的后面,都有一个大的数据中心,这就是“云”。此之谓从“核心简单、边缘复杂”到“瘦终端、胖服务器”。
从终端到云媒体,也就意味着终端背后是一个异想世界。打个比方,终端是如来佛的手心,云媒体就是孙悟空翻跟斗。
再如,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物联网”,其实就是“云服务”,每个设备都指向云端,即云计算的后端。“云”的出现,将大大降低企业的IT运行和维护成本,使企业可以轻松应对用户规模增长带来的后台压力。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有三:一是虚拟化技术;二是数据中心构建技术;三是云计算安全技术。郑纬民介绍,目前有些国内公司与国外互联网机构合作建“云”,在国际竞争中,亚马逊和谷歌领先。但他担心,与国外公司合作,国内企业的核心机密如何保证不被人窃取?这是个十分令人忧心的难题。就像我们都在用微软的操作系统,相当于把我们的秘密都暴露在微软面前。但要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何其艰难!因此,郑教授呼吁,国家应该积极扶持国内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一个简单的道理:把东西存放在中国人建的“云”里面,总比放在外国人手里安全得多。
隐藏在终端的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秘密。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