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年年初,各企业、行业对3D电视来年预期的乐观估计再次给了等离子电视重新崛起的希望,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理由仍然来自于技术本身。等离子面板的自发光原理保证了电视图像的广色域,其色彩表现更加真实、自然,加之刷新率高,细节层次和景深更强,使得等离子电视在3D显示领域比液晶电视具有了先天的优越性和显著的成本优势。业内高呼,3D电视将为等离子电视行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机遇。
除更适合观看3D画面外,业内还“嗅”出了个别电视厂商转投等离子电视的趋势。
松下长期坚守等离子阵营自不用说,国内电视厂商长虹的巨额投入也可圈可点。目前长虹量产的虹欧等离子项目产能已按计划从216万片增长到300万片,未来将可以充分满足国产等离子的市场需求。
另一国产电视的领先品牌海信也适时推出了两款大屏幕3D等离子电视。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海信正在筹谋转型,通过复制其在液晶市场中的成功经验,以早投入、产品规划系统再次“杀”回等离子市场,从而获得可观的汇报。
而在全球彩电市场抢占头把交椅的三星也将在三月份推出两款3D等离子电视新品。截止本刊发稿三星即将发售的等离子新品资料尚未拿到,但三星中国总部彩电营销课课长已明确表示,新品在3D画质显示和画面效果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
以上行业巨头的再次加入给业内传递了及其强烈的市场信号:以三星、海信为首的国内外液晶电视厂商很有可能在3D电视转投等离子,挖掘新的电视市场“蛋糕”。
支撑这种论调的还有等离子屏资源的丰富。除去松下即将引入中国的一小部分等离子面板产能外,中国目前至少有三大等离子产业群飞速发展,分别是包括LG、熊猫分别在华东地区的等离子产业群;日立与安慰鑫昊在华中合作的年产150万片42英寸等离子面板的生产线;以及西南地区的长虹虹欧等离子产业群,从而形成了长江沿岸一整条等离子产业带。其共同的特质还包括基本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从屏到整机的全面启动。正是这条产业带的建立使得业内人士相信,一旦等离子阵营扩大,至少不会遭遇像液晶电视这样被动的屏短缺的尴尬现象。
2010年,弥漫在中国彩电上空的无尽的感叹和反省。由于去年年初对电视销量的客观预估,以及日韩上游屏企业对面板的绝对把控,使得整个彩电企业的季度报表异常灰暗。媒体在概况整个家电市场表现时,几乎无一例外的使用了“白强黑弱”这一词组,从中可见彩电厂商的压力重重。
面对上述背景,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分析认为,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量的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而外资品牌依靠上游液晶面板资源优势,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使得国产品牌被迫跟进,国内外液晶电视品牌的产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证明彩电企业将全部竞争砝码压在液晶电视领域是有很大风险的。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