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兰
博世
雅马哈
当前位置:中国数字视听网首页 > 专业音响 > 动态 > 正文
快速搜索:

创新舞美设计不用麦克风即能响彻全场

2012年10月22日 15:26  来源:中国数字视听网  字体【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舞台会场中,不光演员们都不戴“胸麦”,而且舞台上连补充声响的“地麦”和“吊麦”都不需要。巧妙设计的舞美,使舞台上的声音只能集中地向观众席传送,使得有着1600多个座位的上海大剧院十分“拢音”。指挥过不下数十部歌剧的著名指挥家张国勇震惊了:“普契尼经典歌剧的舞美设计,竟然可以这样大胆创意!”上海大剧院开张14年来制作的第一部拥有共享版权的歌剧《波希米亚人》昨晚在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亮相。这部戏由萨尔茨堡艺术节和上海大剧院共同出资、共同制作、共享版权。

创新舞美设计不用麦克风即能响彻全场

创新舞美设计不用麦克风即能响彻全场

这次携手合作的过程,是与高手“过招”、打造世界经典剧目的过程。因为联合制作,国内歌剧制作团队得以“零距离”窥探国际上制作歌剧的门径,从而“抄近路”,尽快学会按照国际标准制作大型歌剧的方法。

舞美能使声音集中传送

对于歌剧《波希米亚人》,张国勇并不陌生。9年前,上海歌剧院就曾排演过这部歌剧,当时采用的是罗马歌剧院的舞美,全部实景制作。而这次歌剧《波希米亚人》的舞美,完全是现代派的,舞台主体是一幢具有巴黎建筑特色的欧式公寓立面。两道厚厚的门窗,重达20吨,霸道地横亘在舞台上。舞美分为三层,每一层都能作为歌剧的演区。门窗可以打开,也可灵活收拢。整个舞美层次分明,动感十足,完全不是那种招贴画式的传统布景所能比拟的。

以往的中国歌剧舞美制作,往往只顾及视觉美观,而不顾及音响效果,以致于声音可以从舞台两侧、舞台前后两处“四处逃窜”。以往在演出功能多样的上海大剧院演出歌剧时,演员也可不戴“胸麦”,但通常都要补上一些“地麦”或“吊麦”,否则,演员的“肉声”无法送达到整个剧场,一些区域的观众就可能听不清楚舞台上的声音。而当《波希米亚人》这一现代派舞美进入剧场合成时,它产生的“声学特效”当即显现出来。它们全部由真材实料而非以往的泡沫塑料制作,是最好的声响反射板,演员的歌声得以传遍全场。张国勇也曾疑惑,这一版“重”舞美,在一幕与一幕之间迁景时,是否会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然而,让张国勇惊奇的是,没有。更让张国勇惊奇的是,演员走在舞台前侧长长的“斜板”上时也悄无声息。仔细一探究才发现,舞台上的“斜板”竟贴了一层经过热处理的合成板。如同一个原本一放水就吵闹不休的不锈钢水漏斗,在外面贴上一块吸音橡皮,立即就能使吵闹声消减不少。

“高手”教你歌剧制作

歌剧《波希米亚人》的舞美,是由上海歌剧院负责制作的。正是看中中国舞美制作的“价廉”,曾委托上海歌剧院制作过歌剧舞美的萨尔茨堡艺术节总监佩雷拉,才将这次歌剧《波希米亚人》的舞美制作重任交给上海歌剧院。然而,当收到海运至萨尔茨堡的舞美时,对方惊呆了:远路漂泊,很多舞美都损坏了。细一查看,他们才发现,为了节省集装箱的空间,中国工人把舞美零件摆放得杂乱无章。船只一晃动,舞美零件互相挤压,给撞坏了。老外拍摄相关视频后“投诉”说,他们耗费100多个小时才修补好这些被撞坏的舞美。然而,同样是海运,当《波希米亚人》的舞美原路返还回上海时,所有舞美无一损坏。打开集装箱一看,答案十分明了:每一个舞美配件全部摆放有序,即便箱子再空,这个道具不该放进这个箱子,也会被坚决拒绝。张国勇感叹:“不与萨尔茨堡艺术节合作,不是"高手"手把手教你歌剧制作,你哪里能了解这些细节和窍门呢?”

送还回来的舞美,与上海歌剧院送到萨尔茨堡的舞美,并非“原封不动”。譬如,送回上海的舞美,每一处面板表面都被磨平了,而且还细致地作了抛光处理。“原版”舞美的门窗,木板表面有些毛糙,工人安装搬运时,稍不留心,还可能被划出一道伤口。事实上,坐在观众席里远距离欣赏歌剧,这些舞美表面的毛糙并不显眼。老外为何要磨这些“洋工”呢?一问老外才知道,这不仅为了视觉效果,更为了听觉效果毛糙的木板表面,是有吸音功能的,它会使声音向观众区域的集中反射大打折扣。
另外,舞美的安装也有学问。上海大剧院工作人员在吊装舞台上那扇大门时,曾碰到一点麻烦门的一角撞上了舞台上方的防火管道。能否把道具门的上端截掉,反正大多数观众也看不见?舞美设计保罗·方丁坚决不同意。他说,歌剧的舞美是一个整体,即使观众看不见,也必须设计、安装完整,这才能给观众以“真”的感觉。而且,最关键的是,道具门被截掉一块后,演员歌唱的声音很有可能从这个“窟窿”里“溜走”了。最后,大家找到了一个折中办法:将一侧的门框卸下,改用轻质材料重新制作,头上留个卡口,无缝卡入消防管道,这样,20吨重的大门才装在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如此,也不妨碍这一套原版舞美在世界各地原封不动地使用。

与萨尔茨堡艺术节的合作,让中国的歌剧从业人员发现,现代歌剧的制作如同一架空中客机的组装过程,要求各个零件都十分精密并标准化。在欧洲,一流的歌剧指挥大多档期很紧,在指挥进入歌剧剧组时,一般只有10天左右的档期。这就意味着,在这之前,歌剧的乐队、合唱、主演、舞美都要将自己“修炼”完毕,磨炼成“精密而标准”的零件,否则,必然耽误之后歌剧的合成和演出。有专家认为,上海大剧院与萨尔茨堡合作制作歌剧,是一次盛宴式的文化事件。如同看一个交响乐团是否“一流”,得看与其合作过的指挥家是否一流一样,一个大剧院的优秀程度,也与其合作对象的优秀程度息息相关。与萨尔茨堡艺术节这样的世界顶尖艺术机构联手制作大型歌剧,整个过程是对大剧院实力和身份的一次确认。

(编辑:Karl)

明基
MAXHUB
快捷
产品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