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专业音响面临行业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现实制肘。正是因为这些制肘,严重地制约专业音响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行业管理机构的缺位和政策法规建设的不配套
中国专业音响行业市场份额每年的容量大约在150-180亿元人民币之间,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工程建设考核标准,却没有颁布相对应的工程企业资质要求。对于要求高技术施工的专业音响工程,目前工程企业都是机电安装和弱电的资质,大部分企业的专业音响资质是各协会自行颁发的资质。由于行业的鱼龙混杂,协会权威号召力的不够以及行业客户的“潜规则”,现有的政策法规在市场运行实际中更多是流于形式的应付,并没有起到规范行业的发展,促进优胜劣汰的作用。
目前在国产专业音响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各环节领域,主要涉及到的有信息产业部、建设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部委,这些部门谁也不是这个行业的直接领导和监管部门,但却又有关联。问起其他行业的厂家单位,当他们遇到行业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很确定地直接去找到相关的部门,而专业音响企业虽然“婆婆”很多,但没一个真正能认这个“媳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一个主要的问题,造成了国内专业音响领域鱼龙混杂,投机短见心理严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大行其道。
重大项目的产品选型制约国产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重大项目比比皆是,在建设期的口号不约而同地都提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正是因为这种建设心理和要求,造成了很多的人错误地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只有大投入,选用国际知名的品牌,才能达到。由于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作怪,在国内近年来的许多重大、标志性的工程中,清一色选用的都是国外品牌,在招标文件中有的还明确指定哪几个外国品牌。国产专业音响品牌不要说参与竞争,往往连公平参与投标的机会都没有。全世界都在认可“中国制造”,大量的外国企业将工厂搬到国内和将大量的产品委托国内工厂生产的时候,专业音响领域国产品牌的产品还在受着不公平的对待。行业内的很多人都知道,国外的专业音响产品有一大部分都是委托国内的专业音响生产企业代加工后出口到国外,贴上产品品牌后又回到中国。可就是这样“出口转内销”,令产品价格暴涨,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工程资金的浪费。
当前国家号召各行各业的产品要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尽管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可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遭受“白眼”的事例却越来越多。笔者在参加一项大型政府招标工程中和甲方一位官员的交流中问到,这项工程为什么不能选用国产音响品牌时,这位官员的回答,让笔者终身难忘:“我们选用进口的国外知名品牌,出了问题我们是没有责任的,国际知名产品都会出问题,那我们有什么办法。选用国产产品就不同,出了问题我们谁也负不起责任。”
国产专业音响企业,由于这些不公平,已深深地陷入了困惑中……国家号召自主创新,专业音响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他们不要国家的资金投入,自己加大研发的投入,生产出来的自主创新产品,国家却不用。这难道不让人困惑吗?
人才的匮乏制约管理的提升和技术的发展
在国内的其他行业,拥有博士、硕士和“海归”经理的专业人员泛滥成灾的今天,在专业音响领域里,要找这类人才却相当困难。由于专业音响特殊的行业特点,要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据不完全统计,在专业音响行业,经理大约有1500万人左右,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只有3%,很多人认为连3%都不到,拥有全日制博士学历的不超过50人。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其人才需求和现实完全脱节。由于人才的匮乏,国产化基础较少的研发投入、拥有扎实基础知识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国内厂家在企业管理、技术开发等层面都难以有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专业音响领域技术方向开始面临由模拟转向数字技术的关键时期,而国内专业音响能够熟练去阅读英文资料和与国外专家去沟通和交流的人少之又少。缺少这种具有全球对话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更是国产专业音响领域的“硬伤”。
国产专业音响“管理之痛”
由于国内专业音响企业的低起点和发展历程,可以说专业音响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竞争准备,就迎来了世界专业音响的发展潮流和国内千载难逢的机遇。现在的国内专业音响企业,还都停留在家族企业作坊式企业模式上,离现代企业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目前国内的专业音响企业,很多都没有完整的公司结构、企业文化和战略规划;缺少系统的品牌管理意识和品牌规划;没有建立系统的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和股权改造激励;企业文化的个人色彩化和员工的职业化培养的缺乏;缺少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团队。
国产专业音响领域“技术之痛”
在国产专业音响领域,技术上的缺乏已成为切肤之痛。国外专业音响产品采用的高含金量技术和高科技材料,成了国内专业音响企业一道无形“门槛”。正是由于技术的障碍,将国内的专业音响市场分成两级,高档和中档产品市场由国外产品垄断,国内企业只能针对低档的产品市场,并且也只能以价格为市场针对性和生产目的,想的都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换得高回报为经营目的。
国产专业音响的技术缺陷短板
国产专业音响的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国产专业音响的技术起源于对国外产品的抄袭,外观可以做得一模一样,工艺也可以越做越好,但产品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国产专业音响企业虽然也认识到技术差距问题,但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匮乏,要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困难重重。虽然国内的一些国产品牌也在每年的销售额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但和国际品牌拿出销售额8%-12%作为研发投入相比,仍是微不足道。
国产专业音响的技术累积也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和完整的技术团队,很多的国产专业音响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为,请一、二个专家和技术人员就是有了研发力量,却忘了研发是由团队来完成的,而且还要以硬件投入为基础。
专业音响领域国产品牌的应对之策
国内专业音响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专业音响市场的技术革新和全球专业市场的扩大,国际知名专业音响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正挟高端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积累的人才优势这三把利剑,在世界市场上纵横。而只有十几年发展历史的国产专业音响企业,该如何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国产专业音响在这般国际化的竞争中要脱颖而出,不是哪一个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到,而且制造“世界级的国产专业音响的企业和品牌”,更是需要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从业人员这三股力量同心合力。
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作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从业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根据时代的机遇,担当好各自的角色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应对:对国内专业音响领域应明确确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格局;在今、明两年内迅速制订行业管理法规政策,特别是对于迟迟没有统一标准的企业资质认定等问题,要进行统一归口管理,以便为企业及时颁发具有国家级权威的专业音响企业等级资质证书;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主管部门应该制订确实可行的细则来确保在招标中,国产专业音响企业与国外品牌有同台竞技的机会;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地支持国产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行业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优秀人才成长的行业环境。对于企业创立国家级的创新实验室之类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或融资配套支持。主管部门应正确引导国产专业音响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让这些企业不要只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上。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有潜力的企业和品牌,培优扶秀,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起一个行业沟通的平台,能够及时地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情况,并可考虑聘请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管理部门顾问等角色,以利于行业的发展。
在国家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行业协会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充当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国内专业音响领域和国产专业音响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协会站在行业的前沿,如何规范行业秩序,帮助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在面临世界级的竞争中壮大发展,将会是一个新的课题。
(编辑:Karl)
价格面议
[查看详情]